芝麻官悟语-《芝麻官悟语》全文下载曝光:前不久,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辞职,引来媒体不小的关注。有评论说其因“官场孤独”而辞职。王振耀的举动,再次刺激了民众对官场的好奇心。
王振耀的一位朋友说,“振耀下海了”;但更多的朋友却说:“不对,振耀上岸了。”
什么是海,什么又是岸,岸与海之间,虽然彼此相连,却又无法洞悉对方所有的秘密。官场,对普通民众来说,依然是讳莫如深的领域。
一些人通过官场小说了解官场,希望从中窥探到官场生活的真实,但官场远比小说更复杂。官场小说热,其实热的不是文学,而是它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。
面对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,一本《芝麻官悟语》给民众提供了了解官场的另一种可能。它不是小说,而是官场真实景象的描述;它没有捕风捉影,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当事人,就是官。芝麻官悟语,《芝麻官悟语》全文,芝麻官悟语下载,《芝麻官悟语》,《芝麻官悟语》全文下载,芝麻官悟语在线阅读
王敬瑞,现任山西省阳泉市副市长,他分管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城建、规划、公安、司法等工作,是一位老资历的副市长。这本书主要是他在区(县)任职时的所感所悟。
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书的序言中说:“这本书有点稀奇,因为这是一个最没有条件写书的人,在一种最不适合写书的环境中硬挤出来的。”
最没有条件,是因为“芝麻官”最难当,职位虽小,责任却大,工作极为繁杂,空闲时间有限;最不适合写书的环境,是因为作者身在官场,原因大家皆知。一些好心人也劝过王敬瑞,现在不要出书,别有什么负效应。他一笑了之。
《芝麻官悟语》2002年第一次出版,今年已是第七次再版,影响甚广。据说2003年“非典”时期,某县政府部门要求“闭门”做好三件事,其一便是认真研读这本书。
对一个公务非常繁忙的官员来说,写书就像一场梦。
多年来,王敬瑞养成了一个习惯,不管再忙、再累,都会见缝插针地把点滴的感悟记录在方寸的小本或者纸片、餐巾纸、名片上,能写字的都行。
一条又一条,点滴感悟渐渐成潭,又由潭成池,最后成了这本数十万字的书。
书的内容更多是做官、做事、做人的感悟,更像一本励志书。书名“悟语”,悟,“吾”加“心”也,也就是我的心里话。王敬瑞将话分为两种,一种是嘴里的话,一种是心里的话。听见的嘴里话,有真有假;听不见的心里话,全是真话。
在官场,说真话需要勇气。王敬瑞将心里的真话付诸文字,自然会引发不同的反应。有人说,这本书不失为一本领导管理学的“通俗读本”,是官场的心灵鸡汤;也有人说,这是胡吹,为捞政治资本,既得实惠又出名,一箭双雕。
有争议很正常,但不管怎样,难得有人在如此纷扰、喧嚣的官场中著书立说,并达到了立言的效果,这本身就是价值。
王敬瑞曾被中央和有关部门评为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,全国只选十名。人民大会堂演讲,国家领导的接见,一度风光无限,但紧接着又在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落选,并受到一些人的攻击。
三十多年的官场浮沉,王敬瑞对做官、做事、做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,他坦言自己“适合当官”,“喜欢当官”,并说自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,也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。“做领导就得有个性”,但这种价值观在官场往往会遇到风险。他对此很清楚,也吃了不少苦头。
7月初,华商报记者来到阳泉,对话王敬瑞,听“芝麻官”讲他的真心话。
我是个锋芒毕露的人,也吃亏在这上头
华商报:这本书是秘书或者下属代笔、领导署名的吗?
王敬瑞:他们写不出来,没有这个阅历和感悟。
华商报:书出版后给你的直接上级看过吗?
王敬瑞:没有。我是不主动送书,也不在阳泉卖书。
华商报:你在书中将“为官之道”讲得头头是道,会不会有人问,既然什么都懂,为什么还是个副市长?
王敬瑞:肯定会有这样的说法。事实上,这本书也只是皮毛,官场太深奥了,可能我还没有全悟到,或者悟道。另外决定晋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。
华商报:书的文字看似平静,但我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波涛汹涌。
王敬瑞:无论是哪篇文章,背后都是有故事的,没有故事没有感受就写不出来。
华商报:为什么不直接把故事写出来?
王敬瑞:有一位朋友也建议,如果把感悟背后的故事写出来,就更具有案例的价值,但我更重要的是想写感悟,而不是对号入座的写某些人和事。
华商报:官员写官场,没有担心吗?
王敬瑞:我这个事首先是正事,而且里面没有一点点是让人读了有污染的。我这个人恰恰就是这样,既然是正事,做了就不怕别人说。
华商报:你很有个性?
王敬瑞:我就是个性太强。
华商报:在官场个性强很具危险性。
王敬瑞:没有个性不能当领导。一个领导必须要有个性,不能软绵绵的,什么都好说。不惹人的领导什么都干不成。其实有时候发脾气也是领导者权威的显示。但个性太强确实也有吃亏的一面,既是优点也是缺点,是把双刃剑。我写过一篇文章,叫淡静藏,成熟的三境界。(笑)在藏方面,我做得不好。我是个锋芒毕露的人,吃亏也吃亏在这上头。
华商报:这本书,对你意味着什么?
王敬瑞:我一生中就做了两件事,一件事是党和人民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,办了些有益的事情,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;第二件事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悟,写成了这本书,给年轻人留一些东西,也给自己留下一些东西。
我现在并不把这个副市长看的多么重,我并没有多少感言要给大家说,但是谈起这本书可以滔滔不绝,有时候吃饭喝酒到一定程度,谈起这本书也会很兴奋,好像是自我吹嘘,实际上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。而且我还在不断修改,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锲而不舍,精雕细刻,没有满足,不断修改。
华商报:这本书主要是你在区(县)任职时写的,为什么你对县委书记这个职位这么重视?
王敬瑞:县委书记权力完整,责任完整,方法完整,所有方法都能用,是最能办事的一个岗位,也是矛盾最突出的一个岗位,也是最能给老百姓办事的一个岗位。这本书经过十年不间断的充实和修改,目的是总想在我手中写出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、既有修养又有方法的县委书记。
掌握“七要义”做官游刃有余
华商报:你在书中说,为官有“四工具”,鞭子、刀子、斧子、抹子。
王敬瑞:对,用好这四个工具,工作就会得心应手。比如说鞭子,当领导就好比一个驭手,要想车速加快,必须扬鞭策马。关键时候“啪啪”甩上几下,吆喝起来,让马儿快跑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鞭策”。领导者的鞭子甩得响响的、硬硬的,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展。
刀子、斧子也是做官常用的两把重要工具。尤其在基层,没有霸气不行,这是强硬的一面。特别是处理复杂问题不能优柔寡断,必须要硬。抹子,是四把工具中唯一的一把软工具。其作用是理顺关系、调整情绪、化解矛盾,处理面上的工作。
但是光有这“四工具”不行,还得有“三给”激励法,就是“给票子”、“给面子”、“给位子”;反之,“扣票子”、“丢面子”、“撤位子”,也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方法。如果能把这“七要义”用好,做官就游刃有余了。
华商报:《论语》也讲“惠则足以使人”。
王敬瑞:古人有很多经典的语言,其实道理都一样。智慧是相通的,只是表述不一样。我觉得,智慧的核心就在悟,善学者是小得,善事者是大得,善悟者了不得。
华商报:我现在特别关心你这个刀子是怎么用的?
王敬瑞:(笑)其实多数时候是在吓唬。就像亮剑,刀子我随时带在身上,适当的时候就要把它亮出来。
华商报:一种威慑力?
王敬瑞:是。你要小心,杀不杀你是我的问题,这是一种强大震慑力,并不是要拿出来真正杀人。我当了这些年官,真正在我手里处理的干部很少,但是他们都很害怕。(笑)刀子适当的时候就要亮出来,让他们看看这种装备的厉害。
华商报:看了你这本书,感觉做官其实挺难的,什么“八字经”、“七音符”、“四工具”、“三要事”的,你觉得做官最应该具备的智慧是什么?
王敬瑞:我想最大的智慧就是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。如果给了你一定权力,千军万马,你能做到一呼百应才行。
华商报:法宝是什么?
王敬瑞:权威。权威来自四种力:权力、能力、魅力、情力。我这人重情,以情感人,以诚待人,对部下关心爱护,关键时刻能为他们做得起主。
副职要“说了动,挡得住,受得下”
华商报:官,是个职位,但后面加一个“场”字,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网,你怎么看待官场?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?
王敬瑞:非常复杂,充满竞争,充满嫉妒,人以群分,物以类聚,有派有别,非常微妙。明争、暗争永远都免不了,我现在已经锤炼出来了。哈哈一笑,官场就是这样。
华商报:从心里讲喜欢官场吗?
王敬瑞: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,首先对官场不抵触,无所谓,它就是这么复杂,你既然进了官场,就不要怕它复杂,有什么事情就直面它。
华商报:官,总是从副到正,从正到副,从副再到正,就是个正副辩。你怎么处理这样一个复杂又很微妙的关系。
王敬瑞:我当了八年的乡镇党委书记;又当了两年半的区委副书记;然后是区长、区委书记五年。当过13年的正职,现在又是副职。
副职就要做到三条:说了动,挡得住,受得下。说了动,就是一把手安排的工作要雷厉风行地干起来,主动配合不越位,勤奋工作不说累;挡得住,就是独立工作能力强,能为主要领导独当一面;受得下,就是受得下苦,某种程度上讲还要能受得下气。(笑)有时副职是气死的,而不是累死的。
当副职时就必须面对现实。当然副职总是不甘心的,通过自己的努力想变成正职,但条件是方方面面的。
华商报:有想过把前面的副字去掉吗?
王敬瑞:现在没有这个想法了,年龄不允许了。
华商报:能放得下吗?
王敬瑞:拿得起放不下那叫压力,拿得起放得下才叫助力。没什么放不下的。
官场,永远不会风平浪静
华商报:你的官场生涯中,有一年的时间特别特殊,就是1997年的7月份到1998年的7月份。这一年里,你经历了很多事情,从群众自发推荐你为全市“十佳公仆”,到当选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,人民大会堂演讲,国家领导人接见,可以说到了一个顶峰;但紧接着在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落选,关于你的小字报在市区到处张贴,受到一些人的攻击……这一年中,你的经历大起大落,一波三折,你怎样看待这一年?
王敬瑞:这肯定是一笔财富。事实上,人生就是如此,官场就是如此,永远不会风平浪静。任何时候都是这样,螺旋式上升,波浪式前进,这就是辩证的官场。红到一定程度,就有很多麻烦,就有人戴上有色眼镜观察你,就有人想方设法阻止你的前进,这是非常正常的。
华商报:当选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,却落选了全国人大代表。当时是不是特别失落?
王敬瑞:失落得很。当听到没有我的时候,头“嗡”的一下,从来没有那样的感觉。
华商报:你怎么看待官场的潜规则?
王敬瑞:不要觉得它奇怪,很正常。我有一句话“起步早、进步慢,必定中间有磕绊,其中道理很简单,不是客观是主观”。埋怨毫无意义,为什么主观适应不了客观,无所谓。我适应它但不顺从它。有些可以变,有些坚决不能变。
再说我的官已经做的可以了。虽然我父亲当过人民公社的副书记,也只是个副科级,祖宗三代没有一个像样的当官的。我从农村出来,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,天道酬勤。
华商报:可是官道不一定酬勤,对官场失望吗?
王敬瑞:没什么失望的,很正常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。“官”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,“权”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。做官用权,不是为了自己享受,而是为老百姓真正办点事。在什么岗位上都是在干事。
华商报:你怎样面对“官”所带来的各种诱惑?
王敬瑞:我觉得要谨防身边的“刺、刀、毒”。
金钱贪多就是“刺”,美色贪多便是“刀”,厚味贪多便是“毒”。归根结底,都是“贪”字惹的祸。你看这“贪”字形似“贫”字,这其中有深刻的含义:贪得无厌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一贫如洗。要知道,最好的东西贪得过多就变成最坏的东西。
压线球都是赢球,但打起来有难度
华商报:最近民政部一个司长辞职了,听说了吗?
王敬瑞:没有。
华商报:外界评论说,是因为官场太寂寞。当领导的是不是都有一种寂寞?
王敬瑞:我还没有这种感觉。该说的话就说,该发的火就发,不憋在心里。我觉得自己这个官当得还是比较从容的。当然不顺心的事也不少,哪有那么多顺心的,人生十有八九都是不顺的,都是在不顺中求顺,在不顺中找乐趣。我能想得开。
华商报:觉得自己适合当官吗?
王敬瑞:适合。当初就觉得当官挺有意思,现在我也觉得没选择错。再说你已经选择它了,你不可能不喜欢它。
华商报:被动的喜欢还是主动的爱呢?
王敬瑞:主动的爱,我现在对这个官不讨厌。
华商报:做官必有为,有为才有位。你怎么样看待这几十年的为和位,它们对等吗?
王敬瑞:如果不为绝对是没有位的,但有位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。做官无止境,尽力就行了。
华商报:下一步还有写书的打算吗?
王敬瑞:准备再写《芝麻官脚印》。
华商报:什么时候能出?
王敬瑞:可能要等到退休以后了,现在非常忙。
华商报:除了做官之外,你还有什么业余爱好?
王敬瑞:很单调,打打乒乓球、网球。不过这也能感悟到不少东西。
比如领导者做人做事应“画个圈、压住边”。“画个圈”就是什么事能办,什么事不能办;什么人能用,什么人不能用;什么友能交,什么友不能交,首先要画个圈。“压住边”就是即使想办的事、想用的人、想交的友也要压住边。压边不为过,兵乓球的擦边球,网球的压线球都是赢球。但打这种球有一定难度。
一般而言,凡擦边能办的事多令人感激;凡擦边能用的人多令人感恩;凡擦边能交的友多令人感动。但原则是绝对不能越过圈的边线,否则就容易出问题。
华商报:悟,无处不在。
王敬瑞:呵呵,是的。
华商报:你觉得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?
王敬瑞:我把人分为五种,伟人是先人后己,像雷锋;好人是利人利己;常人是先己后人;小人是损人利己;坏人是损人害己。
华商报:你是哪种?
王敬瑞:应该是好人吧。做不到伟人,但是是一个好人,偶尔也能做一点伟人的事。
王敬瑞语录
“贪”字形似“贫”字,其中含义深刻:贪得无厌往往会导致一贫如洗。最好的东西过多就变成最坏的东西。
农民耕作有工具,工人做工有工具,为官也有从政工具,即鞭子、刀子、斧子、抹子。
台下参会的,希望台上讲话的不讲长话,台上讲话的,希望台下参会的不说小话。人们开会爱听真话、实话、新话,尤其爱听管用的短话。
领导者调动下级积极性方法有三条:给票子、给面子、给位子。反之,扣票子、丢面子、撤位子。
有争议者往往是人才。庸才无恩无怨无争议。才干越高的人,缺点也越明显。人才有用不好用,奴才好用没有用。
什么叫不容易?容易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,就叫不容易。什么叫不简单?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,就叫不简单。什么叫不平凡?平凡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,就叫不平凡。
王敬瑞其人
王敬瑞,男,汉族,1953年8月出生,山西平定县人,1972年5月参加工作,1977年1月入党,山西省委党校脱产专科毕业,现任山西省阳泉市政府副市长、党组成员。党的十四大代表,全国十大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。曾以160票(162人投票)当选为阳泉市郊区区长;8296票(1万人投票)当选阳泉市“十佳人公仆”。
来源:网上 下载[点此]
精彩文章推荐↓
中国农村原来可以就地工业化!这位学者把毛主席最为超前的农业思路讲活了!
为毛主席洗冤的中国第一人!
知青,没有将上山下乡看成是迫害,而是财富!这才是真正的历史
300多名中国政协委员来韶重听毛主席的课竟然泪流满面!
诺奖得主屠呦呦热爱毛主席,接受访谈让杨澜大失所望,却让百姓大喜过望!

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起来,纪念毛主席和传颂毛泽东思想!
今天9月9日,他依旧与他的人民彼此呼应!
母校湘大终于要创办中国首个“毛泽东学院”!
毛主席在尼泊尔就像马克思当年在中国被年轻人尊为偶像热烈崇拜!
愿这首唱出“伟大的毛泽东”的红歌能世代传唱,歌词坚决不许动!
让反毛公知集体上吊,中国人民大会堂唱起了反动派最害怕的歌!
这是一条守护了毛主席40+年的民心河!
山东济宁后八村民集资建全国最高毛主席铜像,没人敢拆!
美国人拍摄“文革”刚结束时的中国:竟然没有崩溃迹象!
用毛泽东思想审视改革开放,这个精英论坛胆子不是一般的大!
中国官方会晤教科文总干事:会晤厅竟悬挂巨幅毛主席画像!
开国上将许世友竟私藏了12900枚毛主席像章!
影响五千多万人!纪念毛主席就该如此高调、隆重、气派!
万吨货轮撞毛泽东时代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,桥没事,船没了!
全场折服:这教授把毛主席“为人民服务”思想讲活了!
毛主席是谁,他去哪了?长辈们竟然这样回答小朋友的疑惑!
什么力量?让350名政协委员冒雨拜祭毛主席!
九零后当红女歌手高唱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》,感觉很特别很美!
深圳市民自发在公园纪念毛主席,高唱《万岁毛主席》!

任何人只要做其中一件事,就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,而他全做了!
这两个歌手把毛主席最具“无名英雄情怀”的诗唱活了,惊艳全场!
中兴遭遇美国封杀,再次证明背离毛泽东思想,中国革命与建设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
河南人民捍卫的这尊毛主席像建于“文革”,可能是中国最好看的!
台湾人把《毛泽东语录》包装得大气时尚,让年轻人欲罢不能!
涿州一位企业家自筹资金建了一座毛主席纪念馆,隆重开馆,感动天地人心!
小伙子把《北京的金山上》唱活了,歌颂毛主席就得如此大胆!
用毛泽东思想造“芯”,突破美帝封锁,这家企业厉害了!
李讷怀念父亲毛泽东,往事一幕幕,让人唏嘘泪涌!
80后研究生举办“毛式婚礼”启动人生新旅程,赢得社会各方喝彩!
年轻小伙把毛主席最励志的诗词唱出来,全场尖叫!
正值多事之秋:中央高官来韶向毛主席敬献花篮!
英烈保护法全票通过,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毛主席更需要捍卫!
真心热爱!商丘80岁的史大爷在家里创办毛主席纪念馆!
许多中国人都没见过的藏民向毛主席敬献哈达场景,让人感慨感动!
图说毛泽东时代老百姓生活状态,像是吃不饱饭且饿肚子的吗?
50名党员站在毛主席雕像前,深情重温入党誓词!
这个大明星真爷们,竟敢说“毛主席是我的偶像”,公知觉得不爽被狂怼!
“文化大革命"错了吗?
浮夸风:不为人知的珍贵镜头
太有才了,不知道谁整理的:《文革与改革》
毛泽东真的冤枉刘少奇了吗?
社科院院长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与人民民主专政竟被公知疯狂围攻!
“四人帮”的罪名是什么?
张若冲:国庆节你不缅怀毛主席却纪念孙中山,你认的哪个“国父”?
文化大革命为什么那么难否定?
裴宜理:中国经济腾飞基础是毛泽东打下的
历史在不断证明毛泽东的正确与伟大
原创【毛主席手迹: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】
失传的屠龙术:勇士变成了恶龙怎么办?
我翻遍近代史,发现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改变了国运和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