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所晓得的鲁迅

0

  “这样说来,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,也就可想而知了,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,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,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,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,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,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。”
  
  ——《《〈呐喊〉自序》
  
  还有两天,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就71年了。
  
  这么多年来,鲁迅先生一直以他特有的方式感染、影响着我们。不论是在他那个年代,还是现在,毋庸质疑,他都是伟大的。他的作品、人品、学品,他对待事情的方式态度,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,值得我们去追寻与铭记。他已成为我们民族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。
  
  前不久,这样一则消息再度引起国内媒体的哗然:从今年9月1日起,北京多所中学课本再度改革,金庸的《雪山飞狐》取代鲁迅的《阿Q正传》,一场正与反的辩论闹得沸沸扬扬。
  
  这已不是第一次。
  
  当时间的轨道进入21世纪,鲁迅——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名字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舆论的焦点,这始料未及。鲁迅先生泉下有知的话肯定万万也不会想到。
  
  无论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,现在一个事实是:很多年轻人对鲁迅开始渐渐淡忘,甚至拒绝。他们知道鲁迅,但仅限于此,只知道鲁迅这个名字,这个课本上出现率很高的符号。对于鲁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当陌生。这是一个现实,我们同样无法回避。
  
  另外一个现象,每到这个时候,不少出版社总会将鲁迅的作品及相关图书进行精美包装,然后推向社会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在我国,鲁迅已成为可与曹雪芹匹敌的巨大出版资源。这究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?还是仅仅只是出版社赢取利润的一个幌子?
  
  据调查,目前全国有6家鲁迅纪念馆,上海、广州、青岛各有一个鲁迅公园,全国十数家以鲁迅命名的学校。对鲁迅的纪念看似名目繁多,但他的长孙周令飞事却忧心忡忡地说:鲁迅的形象正在被日益空洞化!
  
  在今天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年代,当“恶搞”成为一种“潮流”,当人们在超信息的轰炸下迷失自我……鲁迅,这个曾经引领太多人方向的智者、文人,我们对他究竟知道多少?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走近他、了解他、铭记他?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  
  近日,我们采访了大学教授、作家、教师、学生、普通市民,从他们的话语中,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信息,一种回答。在鲁迅先生离开我们71年后的今天,就让我们以此作为对大师最好的缅怀吧!
  
  喻名乐(学者)
  
  文化周刊:一直以来,外界对鲁迅先生都有很多称呼:作家、学者、革命战士等等,毛泽东在评价鲁迅的时候也提到了文学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三个词,您觉得在这么多称呼中,鲁迅先生自己认同的是什么?
  
  喻名乐:我觉得他自己认同的身份有两个,一个是作家,一个是教师。作家需要热情,而教师需要冷静,二者是矛盾的,难以兼得。对此,鲁迅先生一直处在一种犹豫的状态中。两者他都爱,不愿意放弃任何一边,不过最后他选择的是作家。
  
  文化周刊:您印象中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?
  
  喻名乐:现在的人认识到的都不是一个真正的鲁迅。鲁迅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人,他把对中华民族、对祖国的爱融汇到对封建制度及其思想的批判上去了。他提出建立“人国”,宣扬人应该塑造自由、独立、完全的人格。他一直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,没有因为救亡而停止启蒙,也不相信西方的民主政治。他是一个思想革命家,而非政治革命家,他未参加过任何政治革命活动。
  
  文化周刊:您觉得鲁迅先生最伟大的地方在哪里?
  
  喻名乐:他缔造了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,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可以逾越。他的伟大还在于以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面对中国的“无物之阵”,一直坚持用思想启蒙的方式,用手中的笔进行不懈的斗争。
  
  刘剑桦(作家)
  
  文化周刊:作为一个文人,您如何看待鲁迅先生?
  
  刘剑桦:他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怀疑主义者。但他不是盲目地怀疑,不是无源之水,不是飘在空中的一棵草,而是有深厚底子的怀疑。他特立独行,怀疑也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。
  
  文化周刊: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读鲁迅的作品?
  
  刘剑桦:要想了解鲁迅的为人,可以去读读他的日记和书信;要想了解鲁迅的学问,可以去读读《中国小说史略》和《摩罗诗力说》;要想了解鲁迅的创作,可以去读读他的《在酒楼上》和《故事新编》中的《铸剑》。我始终认为,到目前为止,鲁迅的散文诗《野草》在国内都无人可以匹敌,没有人达到了这样的高度。鲁迅一生写杂文最多,而杂文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,由此可见,鲁迅一生遇到了多少不得已的事情。
  
  文化周刊:现在有一个现象,国内的读者对鲁迅并不怎么感兴趣,很多年轻人对鲁迅甚至有一种排斥的逆反心理,对此,你怎么看?
  
  刘剑桦:年轻人有这种心理其实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他们看到的并不是鲁迅的本来面目,而是一个已经被强加了很多外在色彩的鲁迅,要么被推到婚纱影楼化了次妆,要么被推到粪坑沾了一身的脏物,所以,年轻人会对他有隔膜、有距离。如果我们静下心来,把鲁迅先生的文章、日记、书信耐心认真地读一遍,我们会发现,鲁迅并不只是一个手里拿着匕首、爱骂人的形象,他可爱、可亲、可敬,有人情味,甚至有点调皮。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应该把鲁迅从影楼、粪坑拉出来清洗干净,还原一个活的鲁迅,一个清清白白、实实在在的鲁迅。
  
  龙琳(湘潭市一中初三语文教师)
  
  文化周刊:据了解,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总共收录了9篇鲁迅先生的文章。这些文章中,学生比较喜欢的是哪些?
  
  龙琳:这个与学生的年龄层次有关。总体来说,像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社戏》、《故乡》这些充满童趣,与生活比较贴近的文章学生要更喜欢些。
  
  文化周刊:学生在学习鲁迅作品的过程中,比较难把握的地方在哪里?
  
  龙琳:主要是对当时一些社会背景的理解比较吃力。鲁迅作品中描写的很多场景离现在有一定的距离,一些语句表达也与现在的表达习惯有差别,所以,在讲解鲁迅的作品时,我们会着重在这些方面引导学生。经过引导,他们还是能够理解。
  
  文化周刊:你知道北京多所中学今年入秋使用新课本这件事吗?
  
  龙琳:知道。
  
  文化周刊:对于他们撤鲁迅增金庸的做法你怎么看?
  
  龙琳:作为一名中学教师,对这一做法我持否定态度。当然,这只是个别现象,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中学教材中,鲁迅的作品还是收录最多的。在教育部推荐的12本初中必读读物中,鲁迅的《朝花夕拾》也名列其中。我觉得,经典始终是经典。对鲁迅的认识本身就有一个潜在的过程,他也许没有太多的及时效果,但却有一种延时效果。中学教材的定位应该是着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理解层次,而不能仅仅是迎合。
  
  李牧原(湘潭市一中高三学生)
  
  文化周刊:平时喜欢看鲁迅吗?
  
  李牧原:看得不多,但很欣赏他的作品,对鲁迅的认识主要是从课本上接触到的。
  
  文化周刊:在学过的作品当中,比较喜欢他的哪些作品?
  
  李牧原:《阿长和山海经》、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故乡》,我个人比较喜欢小说,所以对他的小说要感兴趣些。
  
  文化周刊:对鲁迅先生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?
  
  李牧原:一个有思想的人,一个拿着笔的战士,他把他那个时代看得很通透,我很佩服。
  
  文化周刊:平时和同学在一起会谈起鲁迅吗?
  
  李牧原:比较少。毕竟他跟我们相处的时代不同,跟我们吻合的地方也就不多。对鲁迅,我们更多的是以一个大文学家、历史人物去认识的。虽然我们对鲁迅的谈论没有像80后作家、畅销作家那样多,但对他的关注却从未断过。
  
  文化周刊:如果要你用一个此形容一下鲁迅,你最想用什么?
  
  李牧原:清醒。他是那个时代最清醒的一个人。
  
  文化周刊:你们现在的课本中有金庸的作品吗?
  
  李牧原: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老教材,暂时没有。
  
  文化周刊:希望有吗?
  
  李牧原:比较希望,毕竟是一种比较新鲜的元素,金庸也是一位大作家。我更希望他们的作品同时出现在课本里,而不是取代和置换。
  
  杨平(市二医院检验师)
  
  文化周刊:提起鲁迅,您脑海中最直接的印象是什么?
  
  杨平:中国现代最好的文学家。
  
  文化周刊:那您对鲁迅的作品了解深吗?
  
  杨平:他的作品我都买了。我喜欢他的散文诗《野草》、小说《孔乙己》,还有《朝花夕拾》。很多人都说喜欢他的杂文,但我不喜欢。他的杂文有时候太过了,对中医、对梅兰芳等都有偏激的地方。
  
  文化周刊:您最喜欢他哪篇作品?
  
  杨平:《孔乙己》。只要谈到鲁迅,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孔乙己这个形象,太生动了。鲁迅把那个时代一个读书先生的悲凉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

精彩文章推荐↓

中国农村原来可以就地工业化!这位学者把毛主席最为超前的农业思路讲活了!
为毛主席洗冤的中国第一人!
知青,没有将上山下乡看成是迫害,而是财富!这才是真正的历史
300多名中国政协委员来韶重听毛主席的课竟然泪流满面!
诺奖得主屠呦呦热爱毛主席,接受访谈让杨澜大失所望,却让百姓大喜过望!

washiluf.png
过年不忘毛主席,三个春节场景让人震惊!
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起来,纪念毛主席和传颂毛泽东思想!
今天9月9日,他依旧与他的人民彼此呼应!
母校湘大终于要创办中国首个“毛泽东学院”!
毛主席在尼泊尔就像马克思当年在中国被年轻人尊为偶像热烈崇拜!
愿这首唱出“伟大的毛泽东”的红歌能世代传唱,歌词坚决不许动!
让反毛公知集体上吊,中国人民大会堂唱起了反动派最害怕的歌!
这是一条守护了毛主席40+年的民心河!
山东济宁后八村民集资建全国最高毛主席铜像,没人敢拆!
美国人拍摄“文革”刚结束时的中国:竟然没有崩溃迹象!
用毛泽东思想审视改革开放,这个精英论坛胆子不是一般的大!
中国官方会晤教科文总干事:会晤厅竟悬挂巨幅毛主席画像!
开国上将许世友竟私藏了12900枚毛主席像章!
影响五千多万人!纪念毛主席就该如此高调、隆重、气派!
万吨货轮撞毛泽东时代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,桥没事,船没了!
全场折服:这教授把毛主席“为人民服务”思想讲活了!
毛主席是谁,他去哪了?长辈们竟然这样回答小朋友的疑惑!
什么力量?让350名政协委员冒雨拜祭毛主席!
九零后当红女歌手高唱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》,感觉很特别很美!
深圳市民自发在公园纪念毛主席,高唱《万岁毛主席》!
washiluf.png

任何人只要做其中一件事,就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,而他全做了!
这两个歌手把毛主席最具“无名英雄情怀”的诗唱活了,惊艳全场!
中兴遭遇美国封杀,再次证明背离毛泽东思想,中国革命与建设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
河南人民捍卫的这尊毛主席像建于“文革”,可能是中国最好看的!
台湾人把《毛泽东语录》包装得大气时尚,让年轻人欲罢不能!
涿州一位企业家自筹资金建了一座毛主席纪念馆,隆重开馆,感动天地人心!
小伙子把《北京的金山上》唱活了,歌颂毛主席就得如此大胆!
用毛泽东思想造“芯”,突破美帝封锁,这家企业厉害了!
李讷怀念父亲毛泽东,往事一幕幕,让人唏嘘泪涌!
80后研究生举办“毛式婚礼”启动人生新旅程,赢得社会各方喝彩!
年轻小伙把毛主席最励志的诗词唱出来,全场尖叫!
正值多事之秋:中央高官来韶向毛主席敬献花篮!
英烈保护法全票通过,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毛主席更需要捍卫!
真心热爱!商丘80岁的史大爷在家里创办毛主席纪念馆!
许多中国人都没见过的藏民向毛主席敬献哈达场景,让人感慨感动!
图说毛泽东时代老百姓生活状态,像是吃不饱饭且饿肚子的吗?
50名党员站在毛主席雕像前,深情重温入党誓词!
这个大明星真爷们,竟敢说“毛主席是我的偶像”,公知觉得不爽被狂怼!


劲爆好文荐读↓
“文化大革命"错了吗?
浮夸风:不为人知的珍贵镜头
太有才了,不知道谁整理的:《文革与改革》
毛泽东真的冤枉刘少奇了吗?
社科院院长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与人民民主专政竟被公知疯狂围攻!
“四人帮”的罪名是什么?
张若冲:国庆节你不缅怀毛主席却纪念孙中山,你认的哪个“国父”?
文化大革命为什么那么难否定?
裴宜理:中国经济腾飞基础是毛泽东打下的
历史在不断证明毛泽东的正确与伟大
原创【毛主席手迹: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】
失传的屠龙术:勇士变成了恶龙怎么办?
我翻遍近代史,发现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改变了国运和历史
目前共 3 条评论

訪客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